锦绣黔东南— 民族原生态 — 魅力黔东南— 大美黔东南

您的位置:锦绣黔东南> 路线推荐>内容

拾起古城镇远文化的遗珠:天后宫

2018-3-22 10:04| 发布者: 旅游指导| 评论: 0|来自: 秀美黔东南

摘要: 喜欢到镇远古城游玩的朋友,要么踏着石板路,去欣赏两旁的徽派建筑,要么去古巷道,寻找时光穿梭的痕迹,要么光顾大名鼎鼎的青龙洞,去看“诸神狂欢之地”。同样是深处镇远古城的景点——天后宫,却往往被游人忽略。 ...
喜欢到镇远古城游玩的朋友,要么踏着石板路,去欣赏两旁的徽派建筑,要么去古巷道,寻找时光穿梭的痕迹,要么光顾大名鼎鼎的青龙洞,去看“诸神狂欢之地”。同样是深处镇远古城的景点——天后宫,却往往被游人忽略。殊不知,这个景点也有它的魅力之处呢!

天后宫正门

天后宫,实为镇远福建会馆,是镇远明清时期八大会馆之一。它坐落在镇远县城新中街的尾部,北靠石屏山,南临舞阳河,占地面积2371.77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1985年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远福建会馆的建筑文化。从临河码头拾级而上,88级宽石阶从码头直铺至山门,抬头仰望,你就能看见眼前这个宏伟的“天后宫”了。天后宫由山门、正殿、东西两厢房、戏楼、耳房、后厢房等建筑组成。各个建筑均为小青瓦顶穿斗式木结构。大厅内供奉着“海神”妈祖。据清乾隆五十六年《镇远府志·祠祀》记载,镇远天后宫在“府治西新城门后”,但在此志修纂时已“废阙无存”。而现存的天后宫则是经过咸同年间的战火之后,福建籍的镇远知县林品南率闽省弟子捐资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绪二年(1876年)间重建。

镇远福建会馆在建筑群体的布局及空间上与地形地势相结合,与周边环境相互交融,体现出鲜明的山地特色。而对其建筑单体而言,则是将沿海建筑形式与苗侗民族建造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了许多独特的营造手段,在许多地方都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区天后宫的做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建筑构架上采用抬梁与穿斗式的结合。如在天后殿及前厅因为祭拜妈祖时往来客众多,需要较少的柱子和较高的内空,以满足使用要求。

在此采用了抬梁和穿斗的结合使用,屋顶架设为二重檐,第一层屋顶减去了明间正贴的两根中柱,使明间和两次间左右贯通。由于建筑往内收,中间层的檐柱全都减去,正殿檐柱直接再升高一层,到了顶层檐柱都往内移了一个步架,落在下层的穿枋上,形成层层往上向内收进的形式,但在不断减少柱子的过程中,又会对稳定性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于是在每层屋檐间加上一面面柱网。在福建会馆这一系列的建造中,工匠们都在根据各个建筑的实际用途进行移动和减少改造柱子,体现出很强的灵活性,展现了民间精湛的建造技艺,活灵活现地反映出福建客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心态。

天后殿双龙戏珠脊饰

镇远福建会馆的石刻作品,造型简洁,图案典雅,线条流畅,给人以朴实无华之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人“财不外露”的心理。但天后殿脊上的彩色灰塑则大不相同。其脊甚高,宝顶突兀,两端起翅,酷似一艘乘风破浪的海船。脊上彩塑游龙抢宝,栩栩如生,富丽堂皇。在镇远城内的“七寺、八阁、九座庙”中,力压群雄,堪称建筑文化的佼佼者。这些皆体现了福建人在展示实力的同时,有着“低调而奢华”的生活姿态。

天后宫与妈祖文化的传播。据《莆田县志·泥州志》记载,妈祖原名林默,系林愿之第六女,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自幼美丽聪明善良,多次踏浪渡海救人,不幸英年早逝,屡屡显应于海上,被人视其为“海神”,元代至元年间被封为“天妃”,清代康熙年间加封为“天后”。我国通海之地及海外华人聚居的埠头多建有“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之类庙宇。由于“天后宫”发端于福建,故后来演变成福建会馆的别名。

自明至清,由于军屯、商屯和自发移民有大批汉人迁入镇远。这样既加强了镇远地区的民族融合,又将汉族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入镇远,从而促进了镇远地区经济的发展,商市贸易也日益活跃。同时,清代时期,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即废除少数民族中世袭的土官,改用由中央派遣前往少数民族中进行统治的流官,使少数民族中的政治、经济、生活与汉族趋于划一。

正后殿上的脊饰

雍正年间,清政府推行“摊丁入亩”政策,降低商税,鼓励商品流通,进一步推动了镇远等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上镇远所处的氵舞阳河域处于湘黔交界地区,亦是雪峰山脉与武陵山脉的交界地带,山地面积大,且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光热充足,因而山林特产资源丰富而优质,其中尤以木材、桐油、白蜡、茶油、蓝靛、耳笋、菌类等为代表。这些山林特产资源所带来的经济利润正是福建商民最初进入该流域的直接动力。福建客商除在沿海地区及南洋一带从事商业活动外,一部分人逆长江支流之一的沅江而上,来到苗族聚居的氵舞阳河畔。他们为了联络感情、自我管理、谋求发展,便在氵舞水河流域内的镇远等重要商埠建立了福建会馆。

福建会馆的建立及会馆祭祀妈祖的相关活动,促进了妈祖信仰在舞水河流域内的传播。并且,为了树立集体象征和精神纽带,满足同乡凝聚的需要,体现宗法共同体精神,他们在福建会馆内供奉福建乡土神——妈祖娘娘。

于是,镇远福建会馆具有与天后宫合二为一的共同特点。而妈祖信仰的物质载体——天后宫的出现是妈祖信仰传播的重要因素。同时,为了扩大商业影响,福建人通过天后宫与戏台进行节庆祭妈祖、演地方戏等活动。

天后殿上的斗拱装饰

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的朔望之日,福建会馆就会非常隆重地举办祭祀妈祖的道场。每至妈祖的诞辰日,福建同乡及信徒即高抬妈祖圣像沿街游行,接受香客的朝拜,一路上还配有各种民间杂耍。这样的祭祀盛典,使福建地域祭祀文化从形式到内容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促进了福建地域文化与镇远本地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妈祖信仰在镇远的传播。

加之氵舞阳河多滩险,航行不易,危险性极大,常年有人葬身鱼腹。本地的船工、商人与居民在妈祖女神于本地安家落户之后,让人们找到了心灵的寄托,自然地加以信仰,祈求得到保护,以策安全。同时,福建人善于经商,财力雄厚。进入镇远的福建人非常富有,也很自然地引起氵舞水河流域当地人的羡慕,当地人很容易将福建人发财致富的原因归结为其对妈祖的信奉。因此,他们也开始信奉妈祖,希冀在妈祖神力的护佑下自己也能财运亨通起来。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舞水流域在水运优势丧失、大部分福建人退出后,天后宫以及妈祖信仰还得以继续存在下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